查看原文
其他

省优秀研究生风采录 | 郑伟钦:不忘初心 厚积薄发

2017-10-08 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

许多人都对“省优秀研究生”有所好奇

那么

省优们的研究生生活是怎样的呢?

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呢?

......

每位省优们

都有着一段不可复制的研学经历

让我们一起领略他们的研途精彩



▲个人照片


郑伟钦


自动化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  

导师:彭显刚教授

研究领域:大数据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

在校荣誉:

(1)2017年,获得2016-2017年度广东省优秀毕业生(硕士阶段)称号;

(2)2017年,获得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;

(3)2016年,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;

(4)2016年,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学金;

(5)2016年,获得广东工业大学“示范党员”称号;

(6)2014年至2015年连续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三等奖学金;

(7)2014年获得广东工业大学足球锦标赛冠军;

(8)2014至2015年连续两届获得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院足球比赛亚军。

学术成果:

(1)积极参与南方电网公司科技项目;

(2)到目前为止已发表(录用)论文8篇,其中SCIⅠ区2篇,SCIⅢ区1篇,EI3篇,2篇科技核心,申请发明专利5项;

(3)担任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、Applied Energy和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等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。


潜心科研


研究生三年,郑伟钦的导师彭显刚教授和林利祥师兄对他的科研之路影响巨大。科研道路上有导师和师兄带领入门至关重要,让他少走了好多弯路。


从研一踏入实验室,彭教授就让郑伟钦跟着师兄一起做项目,到后来给他确定了研究方向,让其领略到导师和师兄对于科研负责和热情的态度,这也给他的科研之路定下了基调。通过与导师和师兄一起做项目,多次与现场工作人员交流,培养了郑伟钦利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
在论文写作方面,导师和师兄给予他很大的帮助,学术成果丰硕的师兄是他鞭策自己积极进取的榜样。万事开头难,记得撰写第一篇论文的时候,导师和师兄前前后后给了他很多指导和建议,第一篇论文的成功录用,对他产生了极大的鼓舞,激发他对科研的进一步追求的热情,也成就了后来他在国内电力专业顶级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。


科研之路是无止境的,为了攀登科研之峰,加上有了前期的研究成果,在导师和师兄的鼓舞下,研二暑假期间,郑伟钦在国际顶级期刊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发表了一篇SCIⅠ区期刊一篇。



科研经验分享


(1)明确目标,找准方向。明确自己上研究生的目的,以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为榜样,为自己树立奋斗目标;以导师、课题组的项目为契机,结合本专业当下的研究热点,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,并培养对这个研究方向的兴趣。


(2)阅读文献,整理资料。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和研究方向有关的参考文献,先从中文文献开始看(尤其是该领域的专业术语),对研究课题有了一定了解后,阅读英文文献。对于每一篇文献,精读引言部分,记录课题研究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。多跟导师、课题组成员交流,不懂就要问,敢于问,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,论文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一起讨论后形成的。阶段性归纳、总结笔记,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,尝试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。利用学科交叉,跟踪发表在期刊上的最新方法,并借鉴应用到自己的研究课题。


(3)厚积薄发,撰写论文阅读参考文献是写作的基础,整理资料则是文章整体思路的来源。论文撰写过程中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;其一,精读一、两篇写得很好的文章,模仿文章整体框架的布置和句式表达,尤其是英文写作。其二,文章标题要新颖,给人眼前一亮。其三,论文图形、表格规范,有创意。论文的图表是向读者展现结论的一种直接、有效的方式,在论文审稿过程中能够给编辑和审稿专家留下很好的印象,提高论文录用的机率。


今年暑假,为了实现研究生阶段个人荣誉“大满贯”——评选硕士优秀学位论文。郑伟钦放弃毕业旅游,完成1篇SCI论文的撰写,目前已经录用。在这篇文章的撰写过程,由于有前期的成果作为基础,论文的初稿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。在做实验仿真过程中,郑伟钦经常跟导师讨论如何把仿真结果很好地展示出来,如何深入地分析仿真结果;而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,导师指导他如何把自己改进方法的优势在文章中突显出来。记得有个假期郑伟钦已经回到家,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,刚好导师出差,他们就约定在出差地点进行讨论问题,在讨论的过程中,他又有新的想法。


▲课题组讨论现场



学以致用


研究生三年,参加过导师主持的南方电网公司科技项目2项,这给郑伟钦提供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平台。


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一个项目,当时郑伟钦是负责数据分析部分,需要利用数据分析软件,而他没有接触过这个软件。一开始的时候师兄教他如何使用软件,并帮他对一些简单的程序进行调试。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,到了研一下学期,郑伟钦基本掌握了软件的使用,也懂得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写代码。由于项目是解决现场问题,需要到现场进行调试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经常跟现场工作人员交流,在得知客户需求后,不断完善他们的程序。项目完成后,他们课题组也得到客户一致的好评。郑伟钦也认识了一名工作人员,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他们保持着联系,一起学习、讨论业务上的问题。


在自我提升的同时,郑伟钦也不吝惜传授自己宝贵的经验。受邀参加自动化学院举办的学术沙龙科技活动,与师弟师妹们分享了科研经验。


▲学术沙龙现场



谁与争锋


在科研之余,郑伟钦也不忘劳逸结合。研究生三年,足球促成郑伟钦许多美好回忆。郑伟钦来到实验室315是因为足球,一位喜欢踢足球的师兄指引他来到了这个大家庭。因为喜欢足球,他参加过很多比赛,担任过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院足球队队长和自动化学院足球队队长,获得过广东工业大学足球锦标赛冠军和研究生院足球比赛亚军两次。


踢足球也是郑伟钦调整状态的一种途径。记得有一次编写一个数学公式的程序,花了半天时间都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。后来约了几个朋友去踢一场球,享受足球能够让大脑得到调整,跳出思维死区,果真那天晚上回去实验室把问题解决了。


与同学一起踢球的这段时间,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,更重要的是这份感情以及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。


▲足球锦标赛冠军颁奖现场


12

感言

科研之路没有捷径,只有投入更多的时间,付出了总有回报。善于把握自己高效率的时间段并持之以恒完成手头上的事情。


对于郑伟钦来说,假期是效率最高的时间段,他的两篇SCI论文都是在假期完成的。不耻下问,这也是科研的重要一部分。不吝藏想法,有想法要主动与导师和同学交流。在思想的碰撞过程中,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,这些也是撰写论文的灵感。学以致用,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,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非常有帮助。在入职培训的这段时间,郑伟钦深有体会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性。培养兴趣爱好,使自己的科研生活更加丰富多彩。




秋分已过

但暑气未退

高悬头顶的艳阳

暖了新生

亮了科研之路

研途漫漫

唯剑作伴


更多广东省优秀学生(研究生阶段)的风采

敬请关注!


-END-


文案 | 郑伟钦

图片 | 郑伟钦

编辑 | 谢冰倩

审核 | 王舒书

看了这篇文章的你还可能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(1)省优秀研究生风采录丨葛佳菲:读万卷书  走万里路

(2)省优秀研究生风采录 | 江伟:明确目标  稳步推进

(3)省优秀研究生风采录 | 司徒文甫:开合自如  纵横捭阖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